御林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御林书 > 三国之最风流 > 84诛赵家者在今日

84诛赵家者在今日

        荀攸见荀贞面带思索之,问:“君侯,在想什么?”

        总而言之,汉室已然老朽,只手难以回天,就算现小小的变动,最终料来也是难以改变董卓京乱政的结局。

        荀贞嘴上说得慷慨,心中却是惋惜。

        换个角度想一想,设若这一次袁绍能够得到西园八校尉的兵权,如果袁绍当上了上军校尉,那么有了这五六千生力军在手,也许在谋诛宦官的时候,袁绍就不会执意要召唤外兵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荀贞心:“我记得西园八校尉设立后不久,今天就崩了,随后便是袁本初诛宦。只是,虽然在印象中,西园八校尉的设立和袁本初诛宦之中的间隔时间不是很长,却记不得到底是多久,我是在今年底前动手,还是等到明年再说?”

        荀贞推演过很多回,除非何、袁绍诚合作,同时他两人掌握到足够的兵权,只有这样,才大概不会有董卓京之况的现。

        汉魏之际的王朗曾在给魏文帝的上书中提到:“旧时虎贲、羽林、五营兵及卫士并合,虽且万人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和袁绍虽是盟友,然而一个是外戚,一个是士人,两个人在政治利益上也是有矛盾的,只不过在面对宦官时,他两人在政治利益上的矛盾变成了次要矛盾,可一旦袁绍掌握到了足够的兵力,他两人的矛盾却极有可能会浮面,那么这个,袁绍不会再召外兵,何为了抗衡袁绍,却说不定还会持召外兵,也即主要是由董卓、丁原这些非士人的武人所统之京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袁绍也许不会再召外兵,何却就说不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今年动手似乎有早,看现在的局势,今天今年怎么也是崩不了,袁绍今年也肯定是诛不了宦的,明年年中前后动手应该最是合宜,不早、也不晚,既不影响扬名海,也不会因为逃亡江湖太久而失去太多的实力,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。

        穿越之前,他不明白何、袁绍为何要召董卓等各路兵京,但现在,随着对朝廷局势、洛阳局势的越来越了解,他却是明白了何、袁绍为何会不约而同地不肯听从别人之劝谏、执意要召董卓等兵京的主要缘故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公达,大丈夫当有所为,有所不为!正因为如今阉宦之势更胜往昔,所以我才更要诛灭赵家!我如不为此,则天士人之气何以复振?”

        可这明显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与王芬同为士人,王芬又是党人的领袖之一,是他的前辈,在讨击张角、张飞燕之战中,他二人也算是有过一段交,所以平时时有书信来往。

        ――

        要怪只能怪何、袁绍各有政治利益,要怪只能怪何、袁绍都没有认识到董卓的危害

乱纪的罪证也收集得差不多了,而且如宣康、陈到、栾固等人也都已知此事,料来荀贞是绝不会放弃的,所以他也脆放弃了劝说荀贞的打算,笑:“君侯所谋者,大事也。自古谋大事者不能惜,攸虽鄙陋,亦知此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荀攸不知历史的走向,对此没有什么好的建议,在他看来,既然罪证收集够了,那么早晚动手都可以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这么说,在西园八校尉设立之前,如诛宦,袁绍、何到最后已经必然会走上召外兵京的路,在西园八校尉设立之后,他两人更会走上这条路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荀贞初时以为只是一封寻常的私信。

        1,东汉的京都戍卫队。

        有窦武、陈蕃死兵中的前车之鉴,何、袁绍在谋诛宦官的时候,当然首先会考虑到军事力量,京都的禁军本来就大多被掌控在宦官的手中,好容易朝廷新设西园八校尉,可这一支新设的武装力量却又被宦官拿去了,这么个,政敌手中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多,而自家却越来越风,那么为了不重蹈窦武、陈蕃的后辙,只有从外召兵京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是为他自己惋惜,而是为袁绍、何惋惜。

        八月底,荀贞接到了一封信,信是冀州刺史王芬写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荀贞不能把对历史的推演告诉他,回答说:“我在想,邺县赵家的罪证收集得足够了,什么时候动手最好?”

        历史固然是有偶然,但在大势面前,在个人之力不足以改势之前,更多的却是必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说推演京都局面得的结论是荀贞认识到了历史的必然,那么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荀贞认识到了历史的偶然

        事实上,现在就算是把荀贞放到何或者袁绍的位置上,他也想不破解这个局面的办法,不错,他可以和对方诚合作,可问题是对方有着对方的政治利益,对方却绝对不会和他诚合作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在看过了信的容之后,荀贞却是大惊失,急把荀攸、程嘉召来,把王芬的信示给他两人看,说:“方伯必败。族赵家者,在今日也!”

【1】【2】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韵母攻略 豪乳老师刘艳 母上攻略 人妻熟母们与少年的不伦欲恋 穿越到可以随便做爱的世界 风华神女录